歐陽峰:誠信的心理學 |
送交者: 歐陽峰 2015年11月12日04:19:5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誠信”是美國社會的基本纖維之一。不管是商業交易,工作合作還是私人交往,離開了誠實和信任都會寸步難行。但實際上,在美國不誠實的行為不僅存在,而且還相當普遍。例如,據估計,美國房屋保險的索賠案子被虛報達百分之十,保險公司每年因此損失約二十四億美元。每年美國人瞞報的收入稅(不包括合法避稅)可達三千五百億美元。而員工的小偷小摸和虛報花費等,每年給公司帶來六千億美元的損失,比所有搶劫,偷竊等財務犯罪的損失多近四十倍。就連通常人所不齒的伎倆:買新衣服穿過後再去退貨,也不是那麼稀有。百貨店為此每年損失一百六十億美元。 可見美國人並非天使。而政府,法律對於這類欺詐行為也基本無能為力。那麼美國社會為何並未因此而崩潰呢?那是因為,人的貪婪看來有個自然的限度。即使沒有外在的懲罰,人還需要面對內在的“自我形象”。在利益的誘惑面前完全不為所動的是極少數,而肆無忌憚撈取最大利益的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在尋求利益和保持“誠實人”的自我形象之間取得平衡,而顯示相對輕微的欺詐行為。 這個現象很容易用實驗證明。讓受試者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如做算術題,回答百科知識,甚至擲骰子都可以。受試者根據自己的成績得到相應的金錢報酬。如果讓受試者自報成績而不進行核查,他們就可以進行欺詐而不會被發現。而如果一群受試者的平均成績明顯高於對照組,我們就能檢測欺詐的存在和程度。 在一個這樣的實驗中,受試者(美國大學生)需要在限定時間裡做20道數學題。控制組平均做了3.1題,而有欺詐條件時,平均成績是4.2題。可見,欺瞞還是會發生的,但程度很有限。事實上,在上百個受試者中,沒有人報告做對了20道題而拿到最高的報酬。這樣的結果相當穩定:在一定範圍內改變欺詐被發現的可能性和欺詐的金錢回報數量,對欺詐程度的影響都很小。 然而,有兩個因素卻對人們的欺詐行為影響很大。一個是“道德提示”。只要在測驗前提到“摩西十戒”(其中有“不得偷盜”但沒有關於欺騙的條文)或者其實不存在的“學生行為守則”,就能把欺詐程度降到統計誤差範圍以內。這說明,讓人們注意到“誠實”這個道德標準,能影響到物質利益與自我形象之間的平衡。 另一個因素也有點出人意外:涉及金錢。如果欺詐的得益不是金錢而是其它物質利益,人們會變得“貪婪”很多。在上面的實驗中,如果發給受試者的不是錢,而是可以馬上換成錢的籌碼,他們的“成績”立馬就會增加近一半。而且還出現了幾個宣稱做對20題的“欺詐最大化”案例。也就是說,在不直接涉及現金的時候,人對欺詐的自我限制就弱了很多。其它一些實驗也證明這一點:大學生偷喝別人放在冰箱裡的可樂,比從冰箱裡拿現金要“順溜”得多。本文開頭說到的幾個社會上最普遍的欺詐行為,大多數也是不直接涉及現金的。這和孔乙己的“竊書不能算偷”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原因是西方文化教育中“偷錢”更加可恥,還是涉及錢了就會啟動人腦中的“市場機制”因而把欺詐看得更嚴重(見“有關博文”中的《千里送鵝毛的心理學》)?這就需要進一步研究了。 當然上面說的結果都是平均值。那誠實與否與個人素質有沒有關係呢?以上實驗中的欺詐現象並不是少數“害群之馬”所為,而是廣泛出現的現象。但也有研究表明,誠實程度與某些性格指數有關,而不僅僅是價值觀的表現。所以對孩子的誠實教育不光是“不偷東西”這個行為準則,而且涉及到包括表里一致,公平,正確認識財富的意義,避免自我中心等一系列的性格和品質。 對於欺詐的“內心標尺”並不是新知識。這個理論已經提出幾十年,而且從本世紀以來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但是在一般公眾心目中,這方面的知識並不普及。例如在上面談到的實驗中,研究者另找了一批受試者,告訴他們實驗的設計讓他們預測結果。結果,那些受試者大大高估了人們在沒有懲罰情況下欺詐行為的程度,而且大大低估了“道德提示”對欺詐的遏製作用。他們也誤認為是拿現金還是拿籌碼對欺詐程度沒有影響。可見,這個內心標尺在目前還是一個“反直覺”的東西。 發現和了解“內心標尺”,當然對制定社會政策會有很大影響。經典的資本主義經濟學認為人都是理性的。他們會根據欺詐的得益和可能受到的懲罰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注】。所以一個社會防止欺詐的手段就是加大查處的力度。但查處欺詐也會給社會帶來成本。而且任何社會都不可能規範所有的欺詐行為。那麼怎樣通過“內心標尺”來控制和減少欺詐呢?目前這樣的做法似乎是零散的(例如要求報稅人簽字擔保其真實性),也許還有很多改進的機會。另一方面,這個“標尺”的尺度也與一個社會的文化與教育有密切關係。所以觀察一個社會在法律的“死角”或“灰色領域”腐敗到什麼程度,也可以對這個社會的道德素質有個估計。 在個人層次,了解自己內心對於誠信的尺度,對於有個滿足幸福的生活也非常重要。在一部小說中,一個軍人被俘後,審訊官要他供出軍事機密:“你說了,沒有人會知道的。”他的回答是:“但是我知道。”的確,很多時候違背誠信的代價不是外來的懲罰,而是自己內心的羞愧和懊悔,甚至對於自我形象的動搖。而一個穩固,一致的自我形象是內心幸福的重要一環。所以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做到絕對誠實,但對於自己內心的尺度和底線需要有個清楚的認識,這樣才不會因小失大,作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那麼在人際交往的關係中,能不能利用環境因素來提升對方的誠信度呢?也許在商業談判中可以“不經意”地提到自己最近讀了一本關於道德守則的書?也許在談論利益交換時把各種籌碼標上金錢的數值?下一次你不妨嘗試一下吧。 孔子說過,民無信不立。不管是個人,組織和國家,誠信的行為都是至關重要的。傳統中國文化中,誠信也是從小教育的道德準則中的重要一環。但是面對現代市場經濟,光靠道德教育建立起來的誠信價值觀顯得相當脆弱。近年來鐘擺偏向另一邊,似乎立法,執法是維護誠信的唯一手段。而本文介紹的知識說明,外部制約和內心尺度都是遏制欺詐的有效方式。所以在這方面,如何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也是個令人深思的課題呢。
【注】欺詐的外部代價不光是法律的懲罰,還有失去信用對於未來交易或合作的影響。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就不詳細討論了。
參考文章: Mazar, Nina, On Amir, and Dan Ariely. "The dishonesty of honest people: A theory of self-concept maintena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5.6 (2008): 633-644. Hilbig, Benjamin E., and Ingo Zettler. "When the cat’s away, some mice will play: A basic trait account of dishonest behavior."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57 (2015): 72-88.
有關博文: 從“破釜沉舟”談起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49981
心態是衡量快樂的一桿秤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69419
詭異的數字暗示:參照效應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58808
“誘餌效應”和“心理相對論”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53469
千里送鵝毛的心理學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46956
“免費”的代價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40826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4: | 美國的心理學“邪教”研究 | |
2014: | 範例哲學的真理概念(A) | |
2013: | 加拿大中學教育概述 | |
2013: | 自信是積極上進的要素之一。 | |
2012: | 習近平,有話要跟你說: | |
2012: | 老幾:語言能思維嗎? | |
2011: | 艾未未新的藝術傑作:打官司 - 高,實 | |
2011: | 南蠻希望能夠解散中國科學和工程兩院! | |
2010: | 關於辟穀的簡單總結 | |
2010: | 基礎代謝率是可以偽造的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