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科學,哲學和宗教的關係
我昨天介紹了蘇氏“請脫下理性的雨衣”一文,主要真對冼文“世間或許有神但絕
不會是耶和華”。正如定理同學總結的,冼文指出了"...(基督教)根本的自相矛盾:
既強調神是萬能的,又強調神是善的。而二者是互悖的"。冼文的這個結論是理性思
維的結果,而這種理性思維正是蘇文強調所英該避免的。蘇文認為,信仰的根據不
是理性,用她自己的話叫“(leap of faith)。這種信心使人在面對理性和知識無法
解釋的情況時,可以全盤地擁抱信心所鋪陳出的教義,自信且無懼地從“可知”的
懸崖跳入“不可知”的深淵。”
問題是,我們如何作出這個“縱身一跳(leap of faith)”的決定?在這個理性與宗
教的鴻溝面前,是萬丈的“不可知”深淵。如同冼文講的:它或是“地獄”或是
“天堂”,機會各占一半。只要你是有一點理性,任何想跳進去而不猶豫,是不可
能的。就像一個人第一次學空中跳傘一樣,多半是被“教練”(牧師)推下去,或自
己腳一滑掉下去的。這裡,我只討論一個正常理智的人是怎麼選擇跳下去的。
我們知道,數學上的一個全集A,可以用“排中律”來概括,既,A或非A。在自然界,
我們知道存有“灰色地帶”,既不能說是A,也不能說是非A,而這個“灰色地帶”
其實是既有A,又有非A。事實上,“灰色地帶”是A與非A的互相轉化或過渡的“中
轉站” - 用黑格爾的範疇叫“變(BECOMING)”。這個“灰色地帶”,讓我們稱它為
“G(for grey)”點,是量在變化過程中一個人為的界定,既一個“質”的確立。在
G點的兩面分別是A與非A。
如果“A”是科學,表示研究HOW的問題;宗教是非A,表示研究“WHY”的問題;這
個“G”點,就是哲學。哲學的作用,就是一個“中轉站”。一方面,哲學將宗教中
為什麼的問題,不斷“過濾處理”為怎麼樣的問題,然後交給科學(如地心學說);
一方面,哲學有將科學(暫時)不可解釋為什麼的問題,“升華提煉”到宗教領域(如
牛頓,愛因思坦對個人“上帝”的對科學的看法)。
對一般人,哲學有什麼用呢?它是你理性思維的最高和最後的“衛士”。不作最後
一次認真地利用它,猶如一個人投資大半生,最後一刻,一個愚蠢的疏忽使半生積
蓄全部付諸東流。如果你需要這信仰的“縱身一跳”,你的“跳板”只有一個:哲
學的理性。如果你是充分運用了自己的理性,自己在未“落下”的半空中,可以比
較安慰地祝願自己:Good lu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