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留下的化纤塑料底子几乎等于零
解放以前我国几乎没有化纤工业,只有两个小型的人造纤维工厂,原料靠进口。一个在东北丹东,是日本人开的极小的粘胶纤维厂,原本是日本为制造军服开的也已经严重破坏。另一个在上海叫“安乐人造丝厂”(今上海第四化纤厂)建于1938年,不但规模小,解放以前一直没有生产,十多年未能出产品。塑料工业也只有极少数用外国进口的原料生产极少量的酚醛树脂,赛璐珞的小作坊。 至于化纤机械更是想都不能想,那个安乐人造丝厂,由法国里昂人造丝厂转让设备,1947年添置美国设备,仍然设备残缺加上化纤技术人才缺乏无法开工。这就是旧社会留下的的全部遗产,有机原料根本不能生产。这样的底子几乎就是零。我们就是在一无所有下起家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没听说过塑料这个词。尼龙袜子被称为玻璃丝袜,完全靠进口,只有极少数大地主、资本家和官僚的女儿才能享受。塑料梳子、塑料皮带被称为玻璃木梳和玻璃皮带,报废后也是收破烂的小贩最热衷收购的货物。1956年的反走私展览会中,还展出一个走私分子,在自己身上缠了十公尺长的玻璃皮带,冒险从海外偷运进关。
解放开始八年我国的化纤塑料工业
解放以后百业待兴,但是化学工业,尤其化纤工业和塑料工业,其技术上的高难度和对设备的高要求,使得我国还不能真正开展有机化学工业的建设。但我们还是做了最初的尝试,由于没有自己的设备制造能力,也不能拿出更多的外汇从苏联等国家引进有机化工设备——那时有限的外汇不能不用在更基本的工业和军工上,156个引进项目没有一个化纤,没有一个塑料,有机化工只有一个合成橡胶。——所以这最初的尝试必然是极小规模的,几乎就是手工作坊式的。1956年我国试生产出了聚氯乙烯——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尽管产量微不足道。丹东粘胶纤维厂在极艰难的情况下予以修复,恢复生产,到1957年只能生产200吨的粘胶纤维,还不能生产合成纤维。粘胶纤维也没有走进人民的生活,一般人还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