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的風起雲湧,項羽在這一頁歷史裡綻放了過於耀眼的光華。他傳奇的一生會讓人感覺,所謂劉邦、韓信等人物,只屬於這一出轟轟烈烈的好戲裡西楚霸王的配角而已。
項羽是個有女人緣的男人。生前不僅有一個叫虞姬的女子和他生死相隨,死後經年還有個叫李易安的才女,為他寫下“生當作人傑”這樣情深意切的詩句。在十七歲的張愛玲筆下,他亦是個相貌英武的偉丈夫。
是的。有人說過:女人們通常會選擇劉邦,但心裡愛的是項羽。
《史記》說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這麼說來,項羽不僅身材魁梧,還氣力過人。張愛玲書中的項羽“有一張粗線條的臉龐,皮膚微黑,闊大,堅毅的方下巴。那高傲的薄薄的嘴唇緊緊抿着”。想來歷史中的項羽和張愛玲所描述的不會有太大差別。無論在歷史或小說,還是電影裡,項羽都是具有美感的,男人味十足的男人。
縱萬千人吾往矣。威名赫赫的楚霸王每次征戰,都是身先士卒,沖在最前線。項羽出生貴族。項氏一族,原本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將軍。少時頑劣,“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可是這個不學無術的傢伙卻精通兵法,舉兵以來戰無不勝。尤其是著名的七萬對近四十萬的“巨鹿之戰”。在巨鹿的戰場上,來救援趙國的有好幾十支各路諸侯的部隊,但是他們都畏懼秦軍,躲在旁邊不敢作戰。等到項羽率領楚國的戰士們和秦軍殊死搏鬥的時候,他們都只敢在一邊偷看作壁上觀。楚國戰士們喊殺聲震天,人人都以一當十。等到楚軍把秦軍徹底打敗之後,項羽在營寨里召見號稱來援助趙國的各位同仁們,這些人到了轅門之後個個下馬用膝蓋爬行入內,沒有一個人敢抬頭看項羽。(楚軍救趙時,諸侯軍皆作壁上觀。戰事結束後,諸侯將領謁見項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張愛玲的筆下,項羽還是個有孩子氣的男人:“他那黝黑的眼睛,雖然輕輕蒙上了一層憂鬱的紗,但當他抬起臉來的時候,那烏黑的大眼睛裡卻跳出了只有孩子的天真的眼睛裡才有的焰焰的火花”。
少年時曾見過秦始皇的陣仗,劉邦只是酸溜溜地說了句:“大丈夫當如是!”。而項羽卻豪氣沖天地說:“彼可取而代之”! 英雄的鋒芒在年少時便初見端倪。他從來就是直截了當,絕不故作姿態。這固然英雄氣十足,卻也孩子氣十足。只有天真如孩童的人才會覺得,這世間的所有東西,只要想要,我都可以得到。
易中天說,項羽最終敗在劉邦手裡。這個結局令人有些不能接受。項羽是貴族,是英雄。劉邦是無賴,是流氓。英雄敵不過流氓,似乎也是勢在必然。以項羽人格的高貴,許多事情勢必做不出來。而劉邦恰恰看中了這點,每每攻其軟肋,令項羽暴跳如雷,卻又無可奈何。最有名的是項羽軍前號稱要火煮劉父的那一節。項羽在軍前點火,宣稱要煮了劉邦的父親。而劉邦卻嬉皮笑臉地要求,煮了之後請分他一杯羹。
項羽能真的煮了劉父嗎?當然不會。項羽雖不是謙謙君子,可他也做不出這樣卑鄙的事情,縱然大怒如狂,怎奈奈何不了流氓氣十足的劉邦,只能收兵悻悻而歸。
鴻門宴上,項羽完全有機會殺死劉邦,但他卻沒有這樣做,這或許是他並沒有把劉邦當真正的對手,又或許是他的婦人之仁,這固然是他的失策,然而我感興趣的,是他在鴻門宴上的一個細節。
在宴會進行中,劉邦的參乘樊噲擔心劉邦的安危,便“帶劍擁盾入軍門”,且將守衛軍門的兵士撞倒在地。他進入帳內之後,對項羽怒目而視,頭髮根根豎起。而項羽並未將樊噲趕出去,反以對大口吞吃生肉,大口喝酒的樊噲欣賞至極,連呼“壯士”,先後賜“卮酒”“彘肩”以壓驚,並賜座。在決定生死的重要關頭,項羽竟然忘記了自己的目的和職責,對同樣有英雄氣的樊噲惺惺相惜起來。
多麼天真率直的一個男人!也許當時在他的心裡,皆是對一個壯士的敬佩和欣賞,在這種心情下,瀰漫在四周的殺氣漸漸淡去,直至無痕。雖然他為此喪失除去勁敵的最好機會,雖然令謀士范曾拂袖而去:豎子不足以謀!可我們由此看見了項羽的本性與純良。
戰場上的項羽英勇異常,“瞋目叱之”,敵將“目不敢視,手不敢發”,而平時卻“見人恭敬慈愛”,“人若有病,涕泣分食飲”。他的戰士受傷或者生病,他會流淚,會親自送去湯藥。臨到他最後一刻,他的身邊僅剩二十八騎,這些和項王同生共死的戰士們猶奮起殺敵,沒有一個人棄他而去。
要說到項羽的深情,就不能不提到虞姬。這個張愛玲筆下的,淡緋色的織錦斗篷在風中鼓盪的,蒼白,微笑的女人,她不是項羽的正妻,卻伴隨項羽一直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後。垓下楚歌四面,虞姬的橫劍一刎,末路英雄和殉情美人,這一幕極盡了悲壯也極盡了艷麗,多少年來令人扼腕低徊。
虞姬在史書中一直屬於一個“妾身未分明”的角色。司馬遷惜字如金,只在最後的垓下帶了她一筆。匡文立曾說到,虞姬,她凝固進某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成為項羽這個歷史人物最後一個歷史動作的佐證,說明,強調和烘托。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個不讀書的荊軻,臨易水之時也會長嘯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句子。劉項原來也不讀書。可是我不明白不讀書的古人為何詩也能寫得這麼好。只能說在項羽的那個時代,是真豪傑真男兒輩出的時代,人不精緻,詩也不精緻。可是這些不精緻的詩充滿血性,悲歌慷慨,讀來豪氣頓生。
據史書記載,項羽的《該下歌》:“歌數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要知道項羽在戰場上征戰多年,身70余戰,所擋者破,所擊者服。就是這麼一個硬漢子在告別虞姬的時候哭了,而且哭得很痛,感染得周圍的人都哭了。
玉帳深宵悲駿馬,楚歌四面促紅裝。英雄已經走到末路,而他心裡惦記的不是成敗興亡,而是他心愛的女人和烏騅馬。
剛烈和柔情,在這個男人身上矛盾地統一。人世間有百媚千紅,他獨鍾愛的是她那一種。征戰數年,只剩得一匹心愛的烏騅馬和一個心愛的美人,悲歡共,生死同,和他心心相印。沒有人能懷疑項羽的深情,也不是每一個男人,在最後一刻想的是要安排好自己的女人和愛騎,希望他們能活着出去。
我知道,項羽的缺點十分鮮明。他是自負驕傲的,是剛愎自用的,是婦人之仁的,是死不反省的。可是他的優點同樣十分突出。他是頂天立地的,是一諾千金的,是重義守信的,是驍勇磊落的。還有,對女人來說,他最致命的優點是——他是溫柔深情的。
這般一個血性男兒,縱有萬般缺點,也是女人心目中最值得傾心相許的英雄。
在殺敵上百之後,項羽倒下了。最後還將頭顱送給了故人馬童。鄭板橋的詩里寫到: 烏江水冷秋風急,寂寞野花開戰場。詩中,我看見千年前的硝煙里,他高大鈍重的身軀在落日餘暉中倒下。秋風瑟瑟,烏江依舊平靜無言地向前流淌。被他的熱血染紅的土地上,星星點點幾朵小花在寥落地開着。
至今思項羽。思念血氣方剛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