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想總結一下你、言君和我三個人的觀點,指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理理思路。你做了我想做的事情。我會好好總結我的看法,這樣可以為網絡辯論提供清晰點的來龍去脈。
現在略略談談吧。
東西方從小心翼翼的接觸,到1840年終於碰撞的時候。中國和西方兩大文明終於不得不正視對方的存在。中國的文化人面對一次次競爭的失敗,開始思考這個“三千年未遇之變局”。不同於蒙古和滿清,西方不再是可以同化的野蠻民族。起初,中國的智者認為西方強在“船堅炮利”,是咱技術不行,於是改革開放,“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的洋務運動興起;然再敗於日本,一些人開始認為:鬼子狡猾狡猾的,不僅科學技術強,其政治體制更需學習,於是“君主立憲”和“共和革命”爭吵一時。現在,中國有一次面臨十分危險的局面,人們仍然在爭論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問題,保皇的小將和民主的老將仍然爭論不休。革命開不出一片天地的,保不准有出個毛澤東復辟帝制,我等又是右派的幹活。
這個背景讓我聯想到:兩個文明接觸,最先是器物層面,其次是哲學,在其次是宗教信仰,這樣從表到里地深入。因此,我認為宗教才是一個文明的核心部分,而宗教對應於人的靈性知識或者神聖知識。一個文明最核心的部分是最頑強抵抗的部分,而宗教這樣一個價值體系或者意識形態是最不容易被另一個文明的人接受的。
總這種觀點看待中國文明,你會看到中國文化沒有超越性,因為作為核心的儒家夠不上一個宗教的資格,其提供的道德說教沒有建立在神聖的基礎上。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於這種觀點,當然不會感到開心。但這個視角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文化極端感性,為什麼中國缺乏高深的藝術包括雕刻音樂小說,為什麼中國數千年歷史那麼多苦難。
當西方文化的核心變革的時候就是西方文化的轉型期,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就揭開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中國目前的局面十分危險,因為儒家已經失去凝聚力,而新的價值體系沒有建立。這樣一個沒有核心的文化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文明?所以,不要奢談什麼中國世紀,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中國平平安安地發展下去,不要再次陷入人口的急劇下降的農民起義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