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你的思维很锋利,I appreciate it。
回到语言,而非书写文字。是的,我同意,【新生儿没有任何天生的思维差异】,在群体上讲,应该是这样的。而且,母语,不管那种语言,不管其语言对非母语的那些人的难度等级,好像有语言障碍的概率都差不多。
我更愿将语言当作一种工具,而非一种天性,而看待。【乔姆斯认为语言的出现有30万年,而语言的历史也许有上百万年。】他可以有这样的观点,但我们未必要采用。古汉语中隐含的意味,大概比他想的,还要稳妥些。名,是古汉语的古称,从夕从口,可能是暗示夜生活,有火之后的夜生活,导致了语言的某一大发展。语,从言从吾,有自呼的意味,人的自我意识,像从水面认出自己来那样,从语言中认出自己,可能是一个关键。这些是我的一些猜想,我没读过乔姆斯。
婴幼儿之后,牙牙学语,思维就固化了。这就有一个学母语和非母语的差别。庄子说,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石师,是硕师,大师。教小孩子母语和非母语的难度上差别,就是普通母亲和石师间的差别,很难想象没有任何难度差别。这中间的人为因素,造成两代人隔阂、不通的几率远大于天然,就如五花一叶所讲,【不说母语,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通,不善。这就产生了差别。至于后面的文字学习,就导致更大的思维上差别。
社会身份认同,是个更重要的问题。先有认同,然后还要有自我认识。认同不难,认同后自我定位、自我认识却很难,像ABC所面临的问题。我见到,有的孩子已经与white trash高度认同,不屑与所谓高知的父母交流。这些孩子,没有自我定位、自我认识的问题。但其他更为清醒的孩子,需要figure out self uniqueness。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可以从学母语这里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