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了中國留學人員回歸的問題,題目是“Fighting Trend, China Is Luring Scientists Home ”,重點介紹了回歸清華的施一公和回歸北大的饒毅這兩位生命科學家。其中有一些數據,稍微有點過時了,不過還好,沒有太大的差別,比如說,中國每年出國接近18萬人,回國只有四分之一,尤其是從美國回去的比較少。這幾年,國家加大了吸引高層次人才回國的力度,並從中央的層次給與重視,例如邀請這兩位去中南海給國家領導人介紹他們對吸引人才回國的想法。最後,引用施教授的結論,說清華現在相當於美國州立大學(而且是respected American state university)的水平,並說幾年之後(in a matter of years),清華的生命科學就可以達到世界前沿的水平。
咱們不去評價未來幾年的發展,未來幾年清華是否能夠達到世界先進,比如說普林斯頓大學的水平,目前無法證明。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清華是否能夠比得上美國的州立大學,那要看和誰去比,和哪個州立大學去比。在美國的州立大學中,有很多排名世界前沿的,比如Berkeley,UCLA,UCSF等,也有非常水的學校,例如CSU系統中的最後幾名。從施教授的言語中,可能就是指Berkeley等校(因為是respected嘛),如果真的是這樣,可能就要好好解釋了。且不說Berkeley,就是UCSF生命科學和醫學,那也是得炸藥獎的地方,清華能夠比嘛?好像還差點。看來,不論是什麼人,回到了中國,估計要不將自己的語調提高几個高度,估計是沒有新聞爆炸力。
我們還是回到是否應該回國這個話題。這個問題真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遠的不說,單說近的一些,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回國的前幾批留學生,回國之後,一方面在國家的支持下,做了很多事情,另一個方面,他們當年也真是損失了很多個人的東西。別的不說,從經濟的角度看,當年國內的工資一個月才幾十,最多幾百元,相當於100美金之下,而在美國,怎麼也是幾十倍的差別。這個差別,到了現在,特別是對於那些高層次人才,已經不是很大了,因為在國內能夠拿到100萬人民幣的收入,算起來純收入(就是能夠節省下來的),要比美國教授高很多。當然了,相對於高層回國人員,那些沒有名氣的海歸們,一沒有經濟,二沒有關係,三沒有適應國內的文化,也是很困難的,遇到心理素質不好的,說不定就走上歧路,草率地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如最近發生在我的母校的那個海歸博士跳樓事件。所以,不論單純地以經濟問題作為唯一因素來分析。
我個人覺得,一個人是否決定回國,主要有兩個大方面的考慮,一個是實在的東西,或者說是物質的東西,另一個是虛的東西,也可以說得漂亮一點,就是精神方面的東西。
實在的東西比較多,大概包括收入、工作、環境、家庭等,收入這個東西,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如果回國去外企,或者是私人公司,估計扣除物價影響之後,沒有太大的差別,如果去其他單位,則是相差很大,需要在回國之前就要協商好;工作方面,一般地說,應該說回國之後,要比在國外的位置要好一點。環境包括生活和工作環境,國內國外相差很大,很難比較,具體來說,生活環境是國外好,工作環境就看自己的適應程度,如果適應了國內關係體制,應該說國內的工作環境還是比較好混的;家庭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生活在國內國外相差很大,人們是否回國經常會因為這個原因而擱淺,一般地說,一個家中,丈夫比較傾向於回國,妻子則是相反。
虛的方面,也有很多內容,可能主要的是參與感和成就感,或者說是那種虛名的東西。不用說,在國內混得好,在目前官、學、研、商體系不分家的情況下,一個學者,如果利用好、組織好資源,很快就可以變成政治科學家,然後是院士,最後再變成集團公司的老總,一個不耽誤。更有甚者,可以變成科學政治家,然後走上國家領導人的崗位。這樣的路徑,在國外是很難很難的,幾乎不可能。
決定自己是否回國,需要考慮幾個事情,第一,自己是否能否適應變化?從西方發達國家回去,特別是那些呆了N多年之後回去的,很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國內的國情,具體地說,就是將西方直來直去的東西弄彎,表達意思不要說全,回答問題不要明確,不要挑戰權威等。很多回去之後的人,很難適應中國的古老燦爛的文化,幾個彎沒有轉過來,自己就暈菜了。第二,弄明白自己追求的東西是什麼?是錢,是名,是生活,是腐敗,還是其他?自己要弄清楚。第三,是否是綜合考慮家庭、生活、工作之後的最佳結果?夫妻意見的協調,孩子的教育,經濟狀況的變動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應該回國?我覺得大概應該是這幾類人。第一,在國外找不到工作的,反正在國外也找不到工作,還是回國混混,終歸是一個人種,多少能夠找到一點關係,工作應該好找一點;第二,喜歡出名的,這就不用說了,在中國出名總比在國外出名簡單;第三,處理關係很有一套的,人際關係在世界上哪個地方都重要,尤其是對到了一定層次以後就更加重要,在中國更加容易爬到好一點的位置,再加上中華文化的特色,人際關係就變得愈為重要;第四,身體好的,國內空氣質量,食品安全,醫保的問題,再加上腐敗的需求,沒有強壯的身體,估計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第五,特有錢的,有錢的人,到了哪裡都是大爺,因為國內的人工費比較便宜,再加上拜金意識濃厚,特有錢的在國內可以裝牛,可以做大爺,比較容易;第六,特有才的,特有才的人,還是回到中國,國家比較寶貝你。年紀輕的,可以混幾個巨大的項目,然後是帶上各種帽子,變成院士,可以橫着走。年紀大的,最好有一個炸藥獎,這樣可以在72歲娶27歲,82歲娶28歲,92歲娶29歲。102的就算了吧,因為倒過來是201歲,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如此長壽的女士呢;第七,家庭資源很強的,如果自己的家中有一個國家級領導,那是當然要回去,省部級的最好也回去,其他的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了,否則太浪費資源;第八,也是最後一個,就是外語實在太不靈光的。生活在國外,當地的語言一直都說不靈光,估計也沒有多少發展前途,還是早點回中國發展為好。
除了這八種,其他的,就要好好想想了。終歸,回國與否,在今天的這個世界,更多是一個個人的判斷,雖然經常在報紙上被提高到愛國的角度,我覺得,那或者是一時的衝動,或者是騙人的東西,因為最終,還是利益(長期、短期、物質、精神等的綜合)在作怪,只不過這個利益是個人的,家庭的,還是單位的(小團體),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不管各位是否回國的理由千千萬,大多數還是大環境在左右。在目前的情況之下,回去的比較少,特別是從美國等地回去的比較少,等到N十年以後,中國比美國強大了,中國的環境比美國好了,那個時候,就會有很多人賴在中國不願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