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人:我們要復興什麼樣的儒家 |
送交者: 落基山人 2010年05月31日19:40:1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我們要復興什麼樣的儒家 現在在中國,很多人都在說要復興儒家,可是,我們到底要復興什麼樣的儒家呢? 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從孔子到現在有2600年,在這個期間,有很多的儒家,也有很多的儒家學派,有戰國之儒,漢儒,宋儒,明儒,清儒,民國以來的新儒家,海外新儒家,大陸新儒家。而這各個時代的儒家都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理念和新的思想的發揮。那麼,我們的問題就是,我們到底要復興哪個儒家?或哪一個學派的儒家呢? 以筆者的觀察,在孔子之後,有兩個影響很大的儒家學派,一個就是漢儒系統,一個就是宋儒系統。漢儒系統是以五經來解孔子,是五經加《論語》,涵蓋的朝代主要的兩漢;宋儒系統是以《孟子》和《大學》與《中庸》來解孔子,主要是以《孟子》解《論語》,涵蓋的朝代有宋代和明清。 筆者的基本觀點是要拋棄宋儒系統,回到孔子本身,也就是回到《論語》本身,同時可以參考五經來讀。因為孔子說自己是述而不作,修訂了五經,因此五經里有的思想是可以看做是孔子的思想的,但我們還是要拋棄漢儒董仲舒的傳統。 那麼,為什麼筆者要拋棄宋儒系統,也就是拋棄孟子一系的思想體系呢?主要的原因是,孟子的宋儒體系,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就是他們遠離了孔子是本意,遠離了孔子中庸思想的教訓,變得極端,而極端就導致了他們的思想的不能有獨立的品性,他們的思想有非常嚴重的依附性。其依附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就是依附統治階級的思想,作為與法家思想對立和互補思想的存在;一個就是對專制政權本身的依附性。漢儒的思想,也有非常嚴重的依附性。這是孔子以後,後代儒家思想的一個致命的問題。 但是,孔子的思想就沒有這種依附性,因為孔子的思想上承天道,下承周代文明和中國古代典籍。孔子本人的思想雖然在他生活的時代還不太被人們接受,但孔子沒有妥協和調整,孔子最多就是退下來教導學生而已,而不是像漢儒和宋儒那樣,為了成為顯學,而改變自己,搞得自己有了非常強的依附性和非獨立性。 孔子的思想,是中庸而平和的,平衡的,博大的,獨立的,自己就站得住的。而孟子一系的思想正相反,是反中庸的,不平衡的,狹小的,不獨立的,自己站不住的。下面我就簡要分析一下,孔子思想的中庸本性和孟子一系思想的反中庸本性,以及孔子思想的獨立性和博大性。 筆者讀孔子的思想,讀《論語》(剔除孔子學生的思想),發現,孔子思想的一個非常偉大的地方,就是孔子思想體系的各個概念之間,是非常的平衡的,是有中和之美的,有中庸之美的。相反,在孟子的思想中,孟子是向一個非常偏狹的方向走了,曾子,子思,孟子,程朱陸王這一系人的思想,都是向一個遠離孔子思想的方向走了,他們的思想不僅不是中庸,甚至是反中庸,連程朱所提倡的《中庸》那篇書,本身也是反中庸的。這真的令筆者非常的驚訝。 關於孔子思想與孟子思想的區別筆者已經在很多篇的文章中談到了,現在再從中庸的角度來談一次。 如果套用《中庸》裡的一句話,就是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們甚至就可以說,孔子是君子,而孟子是小人了。我這裡不是貶損孟子,孟子也有孟子的獨到之處,但從中庸的層次來說,宋儒和明清時代的人將孟子稱為亞聖,實在是在玩孟子。因為,宋儒和明清時代的儒家在表面上似乎都在拼命講中庸,還將《中庸》這本秦漢時代儒生的作品,從冒名的《禮記》中抽出來,進入了《四書》,將《孟子》也進入《四書》,可是,孟子的思想是如此的極端和偏狹,如何可以算得上是有中庸的意思在呢?《中庸》裡的思想也是如此的不中庸,如何敢稱其為《中庸》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無論程朱也好,後來的王陽明也好,都是反中庸的,都是偏向一個極端的方向的,都是將中國文化的核心引向背離孔子思想的方向的。 孔子在《論語》中,是提到過中庸這個概念的,並且認為在當世,能達到中庸境界的人是非常的少的。而孔子思想的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各個概念之間是平衡的,有中庸之美,而孟子的思想是反中庸的。 我們可以對照着來看。 孔子的道的概念是很大的概念,而孟子道的概念是偏向人性的方向的; 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不善不惡的,而孟子認為人性本善的; 孔子認為人是很難達到堯舜的境界的,而孟子認為人人皆可為堯舜; 孔子認為聖人與仁人都是內外,是內心與外在行為的統一,也是非常難以達到的,而孟子認為聖人與仁人是以內心的道德為主,伯夷柳下惠都是大家的榜樣,也是人人都可以達到的; 孔子認為君子是最重要的一個培養目標,而孟子的目標是聖人; 孔子認為貧富與貴賤沒有道德的含義的,取之有道就可以了,而孟子偏向貧富貴賤本身就有道德含義; 孔子認為人們首先要生活小康,之後達到富裕,然後才可以教化,孟子認為人首先要教化,道德第一; 孔子認為富國強兵與道德教化同等的重要,孟子認為道德最重要,有王與霸的極端對立; 孔子的治國理念是以禮治國,而孟子是以德治國; 孔子認為治國最重要的是信義,其次是富國與強兵,孟子一系認為治國在個人的德行,富國強兵就是霸道。 孔子反對以怨報怨,也反對以德報怨,而贊同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而孟子一系是主張以德抱怨的,是道德至上的。 孔子的禮是指周禮,有契約和信義的意思,孟子的禮僅僅是禮儀與修養; 孔子論仁,除了可以從愛人方向論,還可以從禮的方向論,如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孟子的仁與禮無關,只與人有關,所謂仁者,人也。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禮,也即周禮,孟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德,是聖人。 孔子因為看到了將人的本性列為善或者惡都是有問題的,因此孔子只是說,“性相近,習相遠”,就是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都差不多,說不上善惡,而是習俗和世俗流俗將人向善和惡的方向改變了,人才有了善惡之分。因此,使人向善當然是應該教化的,道德是起作用的,但富民在使人有尊嚴和有道德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民不富裕是談不上尊嚴,也談不上教化和道德的。用信義和契約的禮來治國,再輔以富國強兵,而不是道德至上,效果會更好,也更平衡。而禮是內有仁的支撐,外有契約的支撐,核心是信義,這才是治國的根本。 就個人修養來說,君子是在中庸的地位的,君子比聖人要低,比小人要高,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修養方向,而君子本身是有六藝作為基礎,是文武雙全的,當然也是有中和之美的。貧賤富貴本身沒有道德的高下,關鍵是你如何取得的,取之有道,就是高尚的,取之無道,就是可恥的。而對待怨,對待不公,採用的不是以不公對不公,以不善對不善,也不是以善對不善,而是要公正和公義之心,要以直抱怨,以公平公正之心對待怨,該如何就如何,該懲罰就懲罰。在對待他人方面,每個人都要時刻反省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以,孔子的思想是內與外,物質與精神,道德與契約,文和武,惡與善的統一,是真正的中庸。 而孟子他們正相反,將物質與精神割裂,將貧富與道德割裂,將以德治國與富國強兵割裂,將王與霸割裂,將內心修養和外在的事功割裂,將德與禮割裂,總之,是偏向道德至上的路子。 這些僅僅是舉一些的例子,還有許多。總之,如筆者以前說的,孔子的思想是前後貫通的,所以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而孟子的思想也是前後貫通的,也是一以貫之的。但孔子的思想是中庸的,而孟子思想是偏狹的,是反中庸的,是割裂各種關係而偏向道德至上的。孟子的思想與程朱陸王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所以稱其為孟子一系的思想,這也就是程朱要將孟子抬高,進入《四書》與孔子並列的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中庸》這部書。《中庸》看起來是講中庸,其實不然,裡面講中庸的思想非常的少,主要是談堯舜,談性,談誠,談孝,談修身,談道德,談以德治國,並且是將大道的概念縮小,縮小到人的小範圍里,而且還假託了很多的子曰。所以說《中庸》是子思所作,授予孟子,當然是假託,但可能從思想的相傳的角度講,也有道理,因為他們是一派的,只是,《中庸》成書是在秦漢之際,因為裡面竟然提到了“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這當然指的是秦帝國。因此我們說,《中庸》本身的思想是偏向一隅的,是反中庸的。 我們看,《中庸》一開篇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就將天道的範圍縮小到僅僅與“性”相連,這大道被如此的對待,真的可憐。這當然不是孔子的思想。這是宋儒與明儒的思想,與王陽明的四句教也很像。王陽明比朱熹他們的範圍還小,偏向心學與良知,將朱熹的格物縮小到為善去惡,僅僅在道德倫理的層次,真的是偏的可以。 一個如此偏狹的學派,竟然統治了中國思想達700年的時間,中國的文化在他們的帶動下,跑向了道德第一的狹窄的路上,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中國人的道德也沒有怎麼的好,也沒有如何的高尚,但還津津樂道以道德自居,從宋到明,被外族和蠻夷的蒙古人和滿人連滅兩次,中國的文明就此衰落,一蹶不振。現在有些人又開始打出宋儒明儒的旗號,當然是化了妝的旗號,以什麼大道的旗號,聖賢之大體的旗號,再次來矇騙中國人,我們真的要小心。 而儒家思想在孟子和戰國以後之所以沒有了孔子思想的中庸性和博大性的原因在於,從孟子開始,孟子的時代是戰國時代,是兵家和法家思想大盛的時代,儒家思想要想與兵家法家思想一爭高下的唯一辦法就是祭出道德至上的大旗來彌補兵家法家的不足。而後代的秦也好,漢也好,都不是靠儒家起家的,靠的是兵家法家和道家思想起家,因此,漢儒的興起本身就是一種彌補性的,附庸式的。儒家思想和儒生從漢以後的依附性,就是從此產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從漢代開始,儒家基本就是現政權的一種附庸與補缺,也就是,歷代的統治者開國都不用儒家思想,而基本都用兵家和法家的路子,然後在政權穩定了以後,都是採用的外儒內法的統治模式,儒家思想因此就只能沿着孟子的路子走下去了,也就是道德至上的路子走下去了。到了明清,這種依附性和道德至上的本性達到了極致。 而近代,當清末的專制政權滅亡了以後,儒家就失去了依附之所在,因此也就消失了。現在,孟子一系的儒家思想想要死灰復燃,其唯一的依附對象就是專制政權。如果中國的政府從現在的專制政府變成了民主政府,這個孟子一系的儒家思想就沒有什麼用了,只能在修身養性上有點用處。因為,孟子一系道德至上,以德治國的思想的核心是附庸性的,是附庸在皇權的專制思想上的,沒有本身的獨立性,是一個儒法融合的局面,如果沒有了法家兵家,這個依附性的儒家也就站立不起來。 但是,孔子的思想不是這樣,孔子的思想是中庸而博大的,自己就可以立起來,不需要依附什麼。因此,如果我們要復興儒家思想的話,我們不可能去復興那個孟子一系的思想,那是殭屍。我們復興的只有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在這個民主時代的大變革的時代,因為孔子當時所處的時代是分封制的,分封制比專制獨裁要更貼近民主,也更有獨立性與生命力。因此,孔子的思想中,有非常多的自由民主的思想有待我們去發掘。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言真輕和aa88真是一對難兄難弟 | |
2009: | 評6.4學生的行為 - 兼答A同學 | |
2008: | 地震中的道德與誠實 | |
2008: | HHMI2008新科PI,56人中10個大陸教育(5 | |
2007: | 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多是由三流科學家組 | |
2007: | 敬請關注無錫的水華事件,獻計獻策。 | |
2006: | 科大籌款: 叫花子賣弄有錢的滑稽 | |
2006: | “美國學術界鈎心鬥角”這個故事不太可 | |
2005: | 密歇根大學:美國公立大學的典範 | |
2005: | 我的南大緣 | |